第07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季皆宜药膳:擂茶

擂茶,在粤、桂、湘、闽、赣等地流行,在福建,数将乐擂茶最为出名。擂茶出现于何时,并未定论,在宋代大量文献中出现了“擂茶”的记载。

谢武秀,是将乐擂茶技艺传承人,从6岁起同她的祖母一起学做擂茶,至今已有50余年。她说,“擂茶”在将乐方言中翻译成普通话叫“揉茶”,这也符合擂茶独特的制作工艺中揉捻的这一步骤。

擂茶的制作工具分为擂钵和擂棒,擂钵多为陶制,擂钵内常见放射状细小规则刻槽,擂棒材料各有不同,一般使用油茶木、山楂木、巴乐木、白蛇腾等,具有药用价值和天然香气,有“日吃一寸,年吃一丈”的说法。

在各地的擂茶,或咸或甜或淡或辣,各有不同,而将乐擂茶,又称清水擂茶,是擂茶中比较容易被异地人接受的清淡口味。采用茶叶、陈皮、生白芝麻等基本原料,及青草药(凤尾草、甘草、肉贵子)擂制。即擂即用,讲究鲜美。

基础的清水擂茶有生津解渴、理气健脾、提神醒脑等作用。加入相应青草又有了诸如清热降火、健脾养胃、润肺生津等功效。

擂茶的制作工艺简单却劳累,只需将原材料放入擂钵中,擂至糊状,用沸腾后凉至80℃左右的水冲泡即可,但说说简单,不仅需要精细地把控水温,过程也常需伴着歌声以解劳累,吆喝着为擂茶这份“运动”增加别样乐趣与历史韵味。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