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肺部里有个结节。”
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肺结节,是癌症吗?我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肺结节怎么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吗?
2月29日晚,《福建卫生报》“医生我想问”直播间再次邀请到本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舒晨教授,和大家探讨肺结节的知识。截至直播结束,共有16万人次通过各渠道观看直播。
陈舒晨教授介绍,医生一般要通过CT影像判断肺结节的性质。主要有两种情况:良性或者恶性,通俗地讲,就是判断它到底是不是肺癌。
▶如果医生通过阅片,并根据肺结节的影像特征初步判断是肺癌的可能性更大,且结节直径≥8mm时,一般建议患者考虑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如果肺结节的影像特征更加倾向于良性,一般建议定期随访。
所以,怎么治疗肺结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根据肺结节在影像学上的征象,判断该肺结节是更倾向于恶性,还是更倾向于良性,再告知后续的治疗方案。
肺结节是否使用药物治疗
取决于肺部结节的性质
首先,如果肺部结节考虑是炎性结节时,一般建议先进行正规抗炎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行肺部CT检查,一些患者在复查时会发现病灶已经消失。
其次,大部分的病毒性肺炎会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特征,该类结节的治疗一般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有些患者在改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后,人体会主动吸收这些结节。
最后一种就是恶性肺结节,恶性肺结节在影像上一般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支气管截断、血管集束征等,这部分病人需要考虑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特别是表现为磨玻璃的肺结节,即使被诊断为肺癌,一般来说也是相对早期的肺癌,不要太过于焦虑,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即可。
陈舒晨教授介绍,一般来说,早中期肺癌优选手术治疗。在完全切除肿瘤的情况下,病人能够实现长期生存的可能。
如果是晚期肺癌(肺癌伴肺内、胸膜、颅脑和骨骼等位置的转移),这个时候就不考虑行手术治疗,而是要优先考虑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
据了解,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90%以上的肺结节或者肺癌手术都是微创手术。
陈舒晨教授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医生始终秉持两个手术原则:第一,最大限度地切除和切干净肿瘤,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第二,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
虽然,听上去比较矛盾,但实际上是统一的。
▶最大限度地切除就意味着彻底切除肿瘤,增加患者长期存活的概率;
▶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意味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所以,在进行肺结节或肺癌手术时,提倡除了微创,还要更微创、更精准。
很多病人接受了肺段切除,也就是亚肺叶切除,都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这是快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环节。
此外,协和医院胸外二科团队也非常提倡在手术当中避免给病人插入各种管道(如气管插管、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做到少管、微管甚至免管,目的就是要提高患者整体的快速康复进程。
在医院科室,可以见到不少病人自己走着进手术室,走着出手术室回病房,术后两小时就能恢复进水进食,术后两天就出院了。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