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可能认为血液疾病是陌生且遥远的健康问题。然而,血液疾病并不少见。从青年女性常见的贫血到令人震惊的“血癌”,许多疾病都属于血液疾病的范畴。及早识别疾病的信号对健康防治至关重要。那么,让我们跟随血液科医师的引导,一起学习如何观察身体的“相貌”,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血液疾病。
看“面相”
嘴唇、眼睑苍白?这可能是贫血的迹象——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皮肤和黏膜失去正常的红润色泽。
“眼睛黄,面色黄”?这可能提示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并转化为胆红素,使皮肤和黏膜呈黄色。
眼、耳、口、鼻有出血现象?眼眶周围淤黑(“熊猫眼”)?均可能是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的征兆。
面色异常深、潮红?伴有瘙痒/血压升高可能表明血红蛋白升高或骨髓增殖性疾病。
舌头光滑像镜面?这可能是营养不良性贫血。其中缺乏维生素B_12或叶酸可能导致舌细胞更新减慢,使舌头表面变得光滑。
牙龈出现异常的“绿色瘤”?这可能是特定类型急性白血病的表现。
看“手相”
指甲盖苍白?这是判断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血红蛋白减少导致指甲盖失去正常的粉红色。
指甲呈勺状(凹陷)?这是缺铁性贫血的典型表现,称为勺状指甲。
不明原因的淤点或淤斑?这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
手部皮肤发黄?伴有腰痛和茶色尿液可能是溶血性贫血的迹象。
皮肤颜色异常深、潮红?伴有瘙痒和血压升高可能是血红蛋白升高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征兆。血红蛋白升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引起皮肤潮红。
看整体“形象”
有异常肿块或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这在淋巴瘤患者中常见,尤其是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区域。
有身体骨骼异常、不明原因的腰背痛或骨折变形?这可能是骨髓瘤的警示信号。
出现内脏肿大,如“大肚便便”?这可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出现言行举止异常、智力退化或短期记忆力下降?这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早期征兆。
全身症状:注意是否有全身性症状,如发热、夜间出汗和体重明显下降,这些症状在许多血液疾病中都可能出现。
面对上述情形,多数可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套及彩超等检查简单证实鉴别,根据初步结果再进一步诊治。
看“血象、骨髓象”
血常规又称为“血象”,血常规包含很多信息,通过报告我们可以了解是否贫血、贫血程度、贫血可能原因;单纯贫血还是伴有其他血细胞减少指示的疾病也不一样。手工分类还可以帮助判断是否考虑白血病。
对于多数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依据主要为骨髓细胞学检查,俗称“骨髓象”,主要通过骨髓穿刺术吸取的骨髓液,通过特殊染色后显微镜下判读,以分析骨髓各类细胞,对于贫血、骨痛、不明原因发热等诊治有重要价值。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组织。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当然,疾病变化多样,以上远远不够,还有其他更多的异常表现和信息需要专业医师一起来诊治,定期体检、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诊最重要。
(作者:林巧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主治医师
曾志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