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呈淡黄色,清澈透明,淡氨味,每天约1.5L,身体健康与否,尿液具有发言权。
察颜观色
无色 1.病理因素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前兆。2.非病理因素:饮水过多或因服用了利尿类药物过多,打乱了身体正常的排尿机制。
金黄色 1.病理性因素:肝病、胆道梗阻等疾病,除了尿色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表现;建议先观察一周左右,如果持续出现深黄色尿液,需立即到医院进行尿常规检查。2.非病理性因素:饮水量减少导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维生素B过量或进食大量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橘子、胡萝卜等),随着饮食改善,将慢慢消失。
红色/粉红色 1.病理性因素:泌尿系统疾病(感染、结石、肿瘤、肾炎);尿液呈现红色,是常见问题,在临床接诊的病人中,有80%有尿红情况。其中,常见的尿道结石症状之一就是尿血,并多见于男性。2.非病理因素:并不是尿液呈现红色,就一定有疾病,也可能是因为口服了一些药物(如番泻叶、氯丙嗪、利福霉素、硫利达嗪)及食物(甜菜、苋菜、火龙果、紫萝卜等)。
浓茶色 肝脏是合成和代谢胆红素的场所,当肝和胰腺出现病变,压迫了胆红素排泄的途径,造成胆红素无法通过肝胆系统排泄,那么胆红素就会出现在尿液里,造成尿液呈现浓茶色。如果不重视变化,不及时就医,长时间的肝脏损害可能会有恶化成肝癌的风险。所以一旦出现浓茶色尿液,及时去医院肝胆科就诊!
乳白色 脓尿(乳白色,可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等);乳糜尿(牛奶状,可见于丝虫病或肾脏周围淋巴管梗阻);结晶尿呈石灰水样,含有大量结晶,出现此类尿液,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蓝色或绿色 1.病理因素:少数与疾病有关,如感染、高钙血症、维生素D中毒等,如观察2~3天尿色仍未改善,建议前往医院就诊。2.非病理因素:一般是受药物或食物影响,代谢后尿色可逐渐恢复正常
紫色 紫色尿袋综合征(长期留置导尿管,出现尿袋呈紫色):色氨酸经尿中多种细菌酶作用转变为靛蓝和靛红,二者与塑料属性的导尿管相互反应可引起尿袋呈紫色。
酱油色/咖啡色/黑色 尿液呈现酱油色或者咖啡色,提示有可能肾脏疾病,肾脏功能受损甚至肾衰。横纹肌溶解,多出现在常年不锻炼的人突然高强度运动,造成了肌肉中的横纹肌溶解,其中的肌红蛋白释放,随着血液到达肾脏,最后被肾脏排泄出来,造成深黑色的酱油尿。急性血管内溶血(恶性疟疾、阵发性肌红蛋白尿、酚中毒、黑色素瘤、尿黑酸病)等尿液可能呈黑色。
异味深长
1.氨味:淡淡的氨味属于正常尿液,如果氨味加重甚至有臭鸡蛋味,一般是由于长时间憋尿、饮水不足或脱水;当然也有病理性因素:如酮症酸中毒、尿潴留、慢性膀胱炎、绝经、代谢紊乱或某些性病。2.粪臭腐烂味:泌尿系统感染多见,也可见于膀胱结肠瘘。3.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蒜臭味:有机磷中毒(服用或大量接触农药)。5.鼠臭味:苯丙酮症酸中毒。如果新鲜尿液有以上气味,我们应引起重视,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终成泡影
尿液中有细碎的泡沫且经久不散,有可能是尿液中有蛋白,肾脏过滤功能可能有一定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的尿液中也会出现泡沫,但是和蛋白尿的泡沫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常人尿液中的泡沫较大,且很快散去。蛋白尿中出现的泡沫较小、细碎,并且经久不散,泡沫最厚可达1~2厘米。
(作者:伊晓梅 宁化县总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