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4月皮肤病高发

特应性皮炎 痒得抓耳挠腮

本报记者 邓剑云 通讯员 陈文艺

□本报记者 邓剑云 通讯员 陈文艺

随着天气转暖,紫外线逐渐变强、蚊虫繁殖、尘埃花粉随风飞扬,各种过敏性皮肤病高发。

4月以来,福州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中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面部皮炎的患者明显增多,小到两三岁,大到八九十岁,每天接诊20人以上。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90多岁的林大爷就诊时不住地挠挠这儿、挠挠那儿,看完他的血检报告,福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张婧着实吓了一跳,这是典型的“特应性皮炎”:总IgE>3200KIU/L(总IgE参考范围为0~100KIU/L),血嗜酸性粒细胞16.1%。

“IgE代表血清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内的一种抗体。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到外界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大量的IgE抗体。IgE数值越高,说明越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张婧解释。

福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陈梦学提醒,当大家发现自己身上出现水疱、红斑、丘疹等伴剧烈瘙痒,搔抓后出现抓痕、糜烂、苔藓样变,且反反复复发作,就要考虑这可能是湿疹中的“特应性皮炎”。

临床上一般根据以下三条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1)特应性皮炎是湿疹的一种,从小发病、反复湿疹,湿疹持续时间较长(>6个月);

(2)容易过敏或有家族史,过敏原检测提示一项或多项阳性,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升高或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本人或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具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特应性皮炎家族史且皮肤异常干燥。

(3)皮疹出现在面部、颈前、肘窝、腘窝、四肢等屈侧部位,伴有剧烈瘙痒;或皮肤干燥、粗糙、发生毛周角化、白色糠疹等。

尽早规范治疗

“一旦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应尽早干预、规范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皮肤受损,出现色素沉着、疤痕等影响正常生活、社交、学习。”陈梦学强调。

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正确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陈梦学推荐以下五条:

(1)合理的洗浴和润肤:洗浴温度在32℃~37℃为宜,洗浴时间在3~5分钟,避免毛巾剧烈搓洗,建议使用低敏无刺激的弱酸性洁肤用品。坚持每次洗浴后润肤,避免皮肤干燥。

(2)避免过度饮酒和食用大量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老人、孩子来说,除非有明确的食物和发疹之间的因果关系,否则不推荐盲目避食,不仅对治疗无益,还会导致营养不良。

(3)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

(4)保持生活工作环境干净,定期清理环境中的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

(5)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用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