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B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师古不泥于古

杜建出生于1941年,受家学渊源影响,从小对中医饱含极大兴趣。1959年,他考入福建中医学院医疗系。6年后,他以优良的成绩毕业并留校,曾先后跟随多位名师学习,有福建名老中医朱梅兰、严守正,福建伤寒大家周石卿,福建温病大家林可华等。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中医师,他具备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医籍基础。

在用药上,他遵循古训,根据中医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开方。但师古而不泥于古,随着时代变迁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学术思想,他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良好临床诊疗效果。

杜建说:“中医理论体系是紧密地把个人和自然界结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观念,对疾病必须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就必须考虑环境、情志、病人体质等多重因素。遵循中医理论,要吃透辨证论治的精髓,但不要一味套用。”

1980年,杜建调回福建中医学院,更加注重温病学的理论学习及临床经验积累。他将温病为主的学术思想拓展应用到内科,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年病学术流派及中医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

他应用“滋阴潜阳,补肾泻肝”法,创制复方龙葵胶囊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

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他首创性地提出“血管性痴呆多虚多瘀,以肾虚血瘀为常见证型”,制定了“补肾健脾,养血活血”的法则,与团队科研人员合作创制了中药复方康欣胶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指导恶性肿瘤辨证辅助治疗方面,他依据肿瘤病因“痰、瘀、虚、热、毒”等因素,拟定了“解毒消癥饮”“扶正抑瘤方”和“扶正清解方”三个复方用于“防、治、康”等不同阶段的肿瘤治疗。其中,扶正清解方获得国家专利,并在2010年制成省二医院院内制剂——芪灵扶正清解颗粒。

杜建提出,在中医辨证施治时,要考虑到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对病证的影响。

许多病人把中医看作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可杜建很明确地回答: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起着增效减毒和康复的重要作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