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杜建,慈眉善目,面相丰润饱满,说话时不紧不慢,音量语调让人舒适。曾有病患说,若要给杜建医生画一幅肖像,一定是弥勒佛的形象。
记者在跟诊采访中观察到,他问诊时,习惯身体侧向病人;遇听力弱的患者,会用手势辅助对方明白;遇瘦弱患者,会顺势扶一扶对方起身……一上午,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杜建没喝过一口水,通常是右手把处方交给学生的同时,左手在示意病人请坐。
“不管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还是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老师每次门诊看的病人都是医院放号的两倍多。去年,老师的腰不好,手术后,我们跟门诊的时候才慢慢把病人数量控制下来。但只要病人找到他,他总是十分体谅病人的心情,不管拖班多久,他仍旧会把病人看完。”杜建的学生杨小婷说。
杜建给自己的定位“杏苑耕夫”,他说:“我只是在医院里给患者看病的劳作者。”
学生陈逸梦说:“老师不论工作了几个小时,始终耐心为病人分析病情,特别是肿瘤患者、抑郁症患者。因为他们病情比较复杂,压力普遍比较大,老师会把心理疏导融会在问诊当中。”
这正是杜建和患者打交道的秘诀:认真看病,多关心患者。
“我们要让病人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医生开了哪些药,明白地告知病人可能会起到什么疗效。”杜建说,“国医堂门口对联上写有‘仁心仁术’,‘仁心’就是要关心病人,有好的心肠;‘仁术’就是要有精湛的医术,有好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