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眼瞅着预产期越来越近,福州的徐女士变得越来越焦虑,因为身边过来人的经验都在告诉她“分娩是成为母亲前的受难”。
考虑到分娩镇痛可能带来的痛苦,徐女士一家都支持她采取无痛分娩。几天后,徐女士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顺利生产。“没想到打完无痛,没有那么痛了。导乐和爱人都在边上陪着给我打气,过程虽有些紧张,但还是舒适的。”生完宝宝后,徐女士如释重负地说。
无痛分娩让疼痛评分从9~10分降至3~4分
徐女士对分娩的想象和体验颇具代表性。过去医疗技术尚不发达,分娩总是和受难、遭罪挂钩。如果按照从0到10给疼痛程度定级,分娩时的产痛可达9.7~9.8级,可能是一位女性在一生中所遇到的最高烈度的疼痛。
随着无痛分娩的逐步推广,如今,舒适分娩已成为现实。它通过适当、安全地使用麻醉和器械等人工干预手段,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将疼痛评分从无法忍受的9至10分,降至3至4分的可耐受范围内。
“有一个明显的对比,过去的产房,撕心裂肺的叫喊声此起彼伏,现在得益于药物性分娩镇痛,以及亲情陪产、导乐分娩等非药物性的辅助手段,产房的气氛渐渐变得安静而温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副院长说。
无痛分娩认知观念仍需大力扭转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无痛分娩临床试验,至今技术已十分成熟。但此前数据显示,我国无痛分娩的普及率仅有30%。
“民众观念认知的偏差是很大的阻碍因素。”孙蓬明副院长说,“我们在不少新闻中会发现,很多家庭对无痛分娩的认知几乎为零,所以他们往往会千方百计阻挠产妇使用无痛分娩。”
为更好地普及无痛分娩,2018年,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全国先后有913家医院设立分娩镇痛试点基地。随着试点工作开展,2022年913家试点医院分娩镇痛率已提升到60.2%。
我省也推出一系列生育利好政策,如《“十四五”福建省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规范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鼓励开展药物镇痛分娩服务。经5年的试点推广,2023年省内试点医院镇痛率已从不足30%上升至接近60%。其中,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率先在省内全面推行分娩镇痛,分娩镇痛率已达73%以上。
“接下来,我们医院还会加大无痛分娩的科普宣传力度,让更多孕产妇家庭正确认识无痛分娩。”孙蓬明副院长说。
为200个产妇每人补助1000元
除了观念的转变和政策的引导,给予有力的经济支持也是无痛分娩推广的重要一环。过去无痛分娩的额外费用基本会在千元以上甚至数千元,对部分家庭来说仍是负担。
为减轻产妇家庭的负担,上海、广西、贵州等多个省陆续宣布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日前,国家医保局也发文,将分娩镇痛等项目单独立项,有效提升医疗机构提供分娩镇痛的积极性。不仅如此,一些社会公益力量也加入了无痛分娩的推广。
7月30日,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Babycare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的支持下,“无痛分娩资助公益项目”正式落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和五四北院区(福建省妇产医院)。据了解,该专项基金曾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苏等7省落地,累计帮助1200位产妇接受无痛分娩。
此次该公益项目资助金额为20万元,可为省妇幼保健院、省妇产医院两院区的200位产妇提供无痛分娩现金补助,每人1000元,名额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