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生长发育误区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许珊珊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生长发育方面,家长们总是充满了期望和担忧。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很多家长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以下是几个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常见误区,看看中招了吗?

误区一:矮小不是病,到了年龄自然会长的。

矮小症是一种生长发育障碍,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第2.3百分位)或第3百分位。其病因多样,可能由遗传、内分泌、全身疾病、营养、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引起,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小于胎龄儿、特纳综合征等等。如果发现孩子矮小,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寻找矮小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如果一味等待,待孩子已经发育成熟,就错失了长高时机。

误区二:身高由遗传决定,父母高,孩子一定高;父母矮,孩子一定矮。

“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孩子的身高70%由遗传决定,剩下的30%受后天因素影响,如营养,疾病,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及环境等。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身高也不尽相同,很直观地说明遗传不是决定身高的唯一因素。如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长得更好的。

误区三:男孩子变声了,女孩子来月经了,这是开始发育了吧?

女孩9~10岁乳房增大,男孩11~12岁睾丸增大,这是青春期启动的标志。女孩来月经或男孩变声时通常已经是青春发育接近后期了。整个青春期会持续3~4年,男孩或女孩在整个青春期获得的身高平均25cm左右。所以,孩子开始性发育时身高越矮,最终成年身高也越矮;反之,开始性发育时身高越高,最终成年身高也就越高。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速度及性发育征象,发现异常及时就诊,而不是仅仅等待月经到来或变声时再关注身高。

误区四:长不高或者发育了都要吃“长高药”。

市面上许多保健品宣传自己有“促长高”效果,或部分地区流传有“长高偏方”,其实这些并没有科学依据,不仅起不到促长高作用,甚至可能对孩子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比如有些产品会引起孩子性早熟,导致骨龄成熟闭合过快,最终影响成年终身高。还有些产品成分复杂,长期服用对孩子的肝肾功能造成损伤。且这些保健品价值不菲,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误区五:想让孩子长高点,就要用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产生的激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和其他一些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的重要药物。但要注意的是,重组人生长激素是药品,其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评估及给予处方。不是所有的矮小患者都能使用生长激素,它更不是家长想要让正常孩子再“蹿一蹿”的神药。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怎样做呢?家长应该定期监测并记录孩子的身高变化(每三个月至半年一次),注意孩子性发育的征象,保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在发现生长发育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许珊珊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