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新型毒品具有很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所谓的“时尚性”,使得不少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这些毒品虽然名字各异,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危害身心健康,让人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渊。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新型毒品的神秘面纱,让大家了解它们的真面目,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娜塔莎之魅”
有人可能会告诉你,这只是普通的烟丝,吸一吸你就能感到很快乐。
实际上,娜塔沙中含有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它的名字听起来诱惑十足,当人们吸食娜塔沙后,可能会经历短暂的兴奋和愉悦感,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云端。然而,这种快感背后,可能紧接着又陷入深深的抑郁,致残或暴力行为,过量吸食还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小零食之隐患”
有人可能会告诉你,这只是自制的饼干、果冻、糖果,吃一点就能放松心情。
这些看似普通的零食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可能掺有大麻、苯丙胺等成分,误食后可能会引发偏执、妄想、狂躁等精神异常表现,甚至诱发精神分裂。长期或过量摄入这些成分,还可能导致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衰竭。
“运动饮料之陷阱”
有人可能会告诉你,这是运动饮料,喝一口就能迅速补充能量。
这款所谓的运动饮料,以“咔哇潮饮”为名,在市场上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注意。实际上含有国家一类精神管制药品γ-羟基丁酸,这种无色无味液体被不法分子掺入饮料,看似潮流饮品,实则危险至极。γ-羟基丁酸可致催眠、欣快和迷幻,过量则可引起昏睡、昏迷甚至死亡,是隐藏在饮料中的“夺命刀”。
“邮票之迷幻”
可能有人会告诉你,这些邮票嚼一嚼,就会进入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这些邮票大小的纸片,表面印有各式图案,看似无毒无害,实际上却浸泡着强效迷幻剂LSD(麦角酸二乙酰胺)。它们通过口腔黏膜迅速被人体吸收,短时间内就能让人深陷幻觉和情绪的剧烈波动之中。LSD不仅会导致恐慌发作、精神分裂,还可能引起长期的心理障碍,将原本的迷幻体验变成一场恐怖的噩梦。
“维生素胶囊之秘密”
可能有人告诉你,吃一粒胶囊,就能焕发活力,提高心智。
这些维生素胶囊中可能掺杂了违禁成分,如合成大麻素、致幻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它们并非真正的营养补充品,而是伪装成健康产品的危险物质。一旦摄入这些含有非法成分的胶囊,虽然可能短暂感受到精力充沛或心智清晰,但紧随其后的却是重重健康风险——心血管疾病、精神健康问题、成瘾可能性,以及潜在的身心损害。
“上头电子烟之谜”
有人可能会告诉你,吸一吸电子烟就能让你仿佛置身于云端。
这些电子烟以“比普通香烟有劲”“越吸越上头”“感觉像高空飞行”等花哨的宣传语吸引年轻人,但实际上,烟油中可能掺杂了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等成分,使得它们成为一种新型毒品。吸食者会逐渐加大吸食的频率,进而形成瘾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头晕呕吐、精神恍惚、迷幻等,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甚至猝死。
“阿拉伯茶之迷惑”
有人可能会告诉你,泡一泡、嚼一嚼阿拉伯茶的叶子和嫩芽就能精神百倍。
阿拉伯茶并非简单的提神良药,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毒品,含有强烈的兴奋剂卡西酮(Cathinone),被国家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控。使用过量的卡西酮会造成食欲不振、焦虑、易怒、失眠、幻觉和惊恐发作。长期滥用者有发展为人格混乱和持续心肌梗死的危险。
除了上述提到的,市面上还充斥着如“头发”“花儿”“聪明药”“提神小树枝”“奶茶”“紫水”“蓝精灵”等新型毒品。这些毒品多数含有非法成分,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认清毒品的真面目,在各类娱乐场所,谨慎交友,坚决对不良诱惑说“不”。
(作者:魏晓霞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