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体检查出肺结节的人数年年攀升,不少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然而,传统手术需插管,术后疼痛明显、住院时间长。
如今,无管化手术(tubeless)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术后当天就能下床,住院时间大幅缩短。
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7日晚,福建卫生报邀请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二科的三位医生——科主任陈舒晨、副主任医师王育榕、主治医师高磊做客《大医生开讲》直播间,探讨肺结节的防治知识。
截至发稿前,全平台直播观看量超47万人次。
近几年,肺结节筛出率越来越高。其实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不需要处理。
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自己的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
◆如果体检报告提示为低危结节,形态上较接近良性,那么这种可以相对放心,保持年度体检即可。
◆对于中危及以上的结节,要结合线下就诊,找专业的胸外科医生和肺结节专家进行面诊。根据结节的形态、大小以及它的演变状态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
微创手术极致化
让肺结节手术无管、无痕、无忧
在协和医院胸外二科,90%以上的肺结节或者肺癌手术都是微创手术。近年来,团队不断推进微创极致化,推行无管、无痕、无忧,更好地提高病人舒适度。
无管
无管化技术主要指以下三方面:
第一,手术过程中没有插气管,保留了患者的自主呼吸。这也极大地减少了全身麻醉的风险以及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第二,有一部分病人不需要胸腔闭式引流管。
第三,有的病人术后不需要插导尿管,可以自己走出复苏室,回到病房,很快恢复正常生活。
无痕
经乳晕隐匿微单孔皮下隧道式入路,实现胸外科美学的最优解。
上个月,团队刚刚接诊了一位40岁出头的女性教师,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也不想再生育了。她比较注重各方面的形象,很焦虑,担心术后留疤。团队就为她精心设计了经乳晕旁隐匿微切口。术后一个月复查,医生都找不到她的伤口,她自己也看不到这个疤痕。
这是利用乳晕区域天然的色素沉着,将单孔切口设在乳晕边缘,术后切口隐蔽,几乎与周围皮肤融为一体,这就达到了无痕。
无忧
人工智能AI融合AR/VR导航实现精准定位,构建毫米级肺段切除安全边界。
团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实现精准定位,结合术中影像导航系统追踪结节位置,以此减少手术时间。
消融是外科手术的补充
消融是外科手术的补充,而非替代,根据肺结节位置选择治疗方式。
近几年,肺结节的消融手术十分热门,被大家热议。它能否替代传统的手术?
近几年,团队既做外科手术,微创切除,也利用消融治疗结节。
“外科切除目前依旧是治疗肺结节最有效、最直接的首选方式。消融治疗不能取代传统手术技术,但是可以作为补充的治疗手段。”医生们这样说。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