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最近半年总觉得不对劲:每天早上醒来嘴巴干得像含着棉花,必须喝几大口水才能开口说话;看手机时间稍长,眼睛就像进了沙子,又痒又涩,滴了眼药水也不管用;更烦恼的是,原本整齐的牙齿慢慢变黑,吃东西时居然开始小片脱落。
当身体发出“干燥警报”:认识这种“沉默的疾病”
干燥综合征,这个听起来陌生的疾病,其实是我国常见的自身免疫病之一,每1000人中就有3~7人受其困扰。尤其偏爱女性,40~50岁是高发期,但儿童和青少年也有可能被盯上。
身体各部位的“干燥信号”
(一)最典型的“口干、眼干”症状
嘴巴像撒哈拉沙漠:每天要喝很多水,吃馒头、饼干必须就着水才能咽下去,说话时间长了,舌头像粘在嘴上。更严重的是,唾液减少让牙齿失去保护,变得像“酥糖”一样,先是表面变黑,接着一片片脱落,医学上叫“猖獗龋”,很多患者短短几年就满口假牙。
眼睛像干涸的河床:明明很想哭却没眼泪,眼睛整天火辣辣的,看电脑时必须频繁眨眼,甚至会突然模糊看不清。
(二)全身黏膜都在“喊渴”
鼻腔干得经常出血,喉咙像被砂纸摩擦,说话久了声音嘶哑;气管干燥让呼吸都觉得灼热,容易反复咳嗽、感冒。
女性患者还会遇到私密困扰:阴道分泌物减少,同房时疼痛难忍,甚至影响夫妻生活。
(三)关节肌肉的“无声抗议”
膝盖、手腕等大关节经常隐隐作痛,早上起来有点僵硬,但不像类风湿关节炎那样会变形。爬楼梯时感觉腿软,拎重物胳膊使不上劲,总觉得浑身没力气,还时不时发低烧,淋巴结也跟着肿大。
(四)皮肤的“异常表现”
小腿、手臂上突然出现针尖大的紫色斑点,按压不褪色,这是血管炎引起的紫癜。
冬天皮肤干到脱皮屑,夏天也觉得紧绷,保湿霜涂了一层又一层还是痒。
别把小病拖成大病: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需要提醒的是,偶尔的口干眼涩可能是天气干燥、熬夜缺水引起的,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持续3个月以上的口干眼干,喝水、用润眼液都无法缓解;家里有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家族史;一定要就诊风湿免疫科进行相关筛查。
特别要注意和这些疾病区分:糖尿病患者也会口干,但多伴有多尿、消瘦;抑郁症患者的“干燥”常伴随情绪低落、失眠;更年期女性的眼干口燥通常会随着激素调理好转。
确诊需要“层层把关”:这些检查别害怕
(一)抽血化验找线索
抗SSA、抗SSB抗体就像干燥综合征的“身份标签”,如果抗体阳性,再结合症状,基本能锁定方向。
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说明体内有炎症在活动。
(二)腺体功能大检查
眼部检查:Schirmer试验用纸条测泪液分泌,角膜染色检查看看有没有被“风干”的溃疡点。
腮腺显像是看看腺体有没有萎缩、分泌功能以及导管有没有堵塞。
唇腺活检:其实是个小手术,在嘴唇内侧切一个不到半厘米的小口子,用镊子轻轻夹出几颗小米粒大小的唾液腺组织,伤口缝1~2针,不影响进食和生活。
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病情有办法
身体的每一个小信号都值得被重视。当你频繁被“干燥”困扰,别以为只是“缺水”,及时找医生排查,才能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记住,健康就藏在对身体的每一次细心呵护里。
(作者:吴燕芳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