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不就是有点驼背吗?”“这个矫正带网上都说有效,怎么越戴越歪?”
随着暑假来临,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迎来了脊柱侧弯就诊高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赶到医院排队检查。
记者从中心了解到,每年暑期中心的脊柱侧弯就诊量都会出现井喷,达到平日的3~4倍。
更令人忧心的是,近年来就诊患者呈现低龄化趋势,中重度侧弯比例也在持续上升。那些被“网红矫正器”耽误的青春、因“等等看”错失的治疗良机,正在真实地改变着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治疗误区带来沉重代价
在众多就诊患者中,15岁女孩小丽(化名)的经历令人唏嘘。
两年前,13岁的小丽被诊断出脊柱侧弯12度,医生建议立即开始运动康复治疗。然而家长听信了“矫正背心”销售人员的宣传,选择了一种号称“便捷有效”的矫正器具。
两年间,小丽每天坚持佩戴,结果侧弯度数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恶化至25度,胸廓也出现明显变形,最终影响了中考体育成绩,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
无独有偶,小佳(化名)在13岁时被查出患有脊柱侧弯。由于当时父母认为“孩子还小,长大自然会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大学毕业后,小佳在公务员考试体检环节,因重度脊柱侧弯被淘汰,人生轨迹因此改变。
远非“体态不佳”这般简单
省立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治医师余德标强调,脊柱侧弯的危害不容小觑。除了导致体态异常外,还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
呼吸功能:脊柱每弯曲2.6度,肺活量下降1%。
消化系统: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生活质量:常伴随疼痛、睡眠障碍等问题。
心理健康: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影响社交。
针对市面上各种姿势矫正产品,余德标特别指出,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与脊柱侧弯研究学会指南明确区分了消费类产品与医用支具——2019年的相关研究表明,消费类矫正产品的研究质量普遍欠佳,缺乏实质性的治疗效果,而医用支具仅适用于生长期儿童中度侧弯(25~50度)的治疗,且有严格的医学指征。
正确区分侧弯类型
余德标介绍,脊柱侧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姿势性脊柱侧弯:由不良姿势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久坐学习、 维生素C/D摄入不足、缺乏户外运动、课桌椅高度不合适等,其预后情况良好。
结构性(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预后较姿势性脊柱侧弯差。
专家提醒,发现脊柱侧弯后不能简单归因于姿势问题或书包过重,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余德标表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姿态有异常改变,比如坐姿歪斜、背部异常隆起、高低肩、长短腿、臀部或身体偏歪等情况,应该及时就医。暑期是脊柱健康检查的理想时机,建议利用这段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