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六盘山作证,涓涓茹河水流深。2024年8月5日,带着组织的重托与医者的使命,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医生苏继钦告别了年迈瘫痪的父亲、年幼需要陪伴的一双儿女,毅然踏上了远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的支医征程。一年时光飞逝,这位39岁的医生用精湛医术与赤诚之心,在黄土高原深处书写了一段动人的“山海情”。
主动请缨,克服万难赴使命
此次援宁,源于彭阳县对普外科帮扶的迫切需求。“当地基础比较薄弱,点名需要外科帮扶,我们责无旁贷。”苏继钦坦言,作为科室里合适的人选,面对家庭的重担(父亲2021年中风瘫痪在床),他并非没有顾虑。是亲姐姐的鼎力支持——专程从老家赶来帮助照顾父亲和孩子,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得以全身心投入援建工作。作为厦门派往彭阳的27人医疗队中7名医生之一,他肩负重任。
初识彭阳,闯过“水土”与“语言”关
初到彭阳,干燥的气候给了苏继钦一个“下马威”,鼻血直流成了常态,“适应了一年都没适应过来”。更大的挑战是语言关。县医院里浓厚的方言,让他像听“天书”。“整整听了快三个月,才能勉强听懂。”起初,全靠当地年轻医生帮忙翻译,几个月后,他才逐渐能听懂当地方言版的普通话,并通过“连说带比划”与当地老百姓顺畅交流。
技术破冰,填补空白育人才
苏继钦被任命为彭阳县卫生健康总院普外科第一主任。他迅速发现,当地硬件设备尚可,但人才和技术是最大短板。“他们懂新理念,但缺乏实践能力。”他决心从规范诊疗和新技术入手。
2024年9月,他成功主刀完成了彭阳县首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位70岁的女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受益于此项新技术,仅住院5天就顺利出院,相比传统开腹手术(通常需10~14天)大大缩短了康复时间。这项技术填补了县域空白,为当地胆石症患者带来了微创治疗的福音。
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每周的科室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以及精心组织的“肝癌诊疗规范”、“胆道损伤处理”、“急腹症鉴别”、“疝术后并发症管理”等系列讲座,他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规范系统性地引入科室。同时,他手把手带教两名当地年轻医生,从腹腔镜阑尾切除、胆囊切除等基础手术做起,提升他们的实操能力。
名医下乡,情暖新集乡亲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偏远的乡村,苏继钦与新集乡卫生院共建“厦门名医工作室”。除了道路结冰等极端天气,他坚持每周雷打不动地带领厦门援彭医疗队下乡坐诊、查房带教。
在这里,他完成了多例复杂的局麻清创缝合,指导当地医生处理疑难伤口。对于需要手术的疝气、胆囊结石患者,他主动协调县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厦门名医工作室”显著提升了卫生院的接诊量和处理能力,更赢得了乡亲们的心。挂职干部慰问贫困户时,曾有半年前被医疗队治好的患者动情地说:“之前去固原、西安都没弄好,厦门医生给我治好了!”一面面锦旗,是乡亲们最质朴的认可。苏继钦计划未来进一步扩大工作室效应,吸引居民就近就医,加强慢病管理,并积极争取让更多专家下沉、乡医赴厦进修,为彭阳锻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廖小勇 高莹 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