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被许多人调侃为“史诗级灾难片”再度上映。然而对一些家庭而言,这并非普通的返校,而是一场充满挑战的“重启”。
16岁的小哲在门诊向医生请求:“我能不走读吗?”他曾因同学关系问题陷入严重焦虑,频繁请假,甚至休学。勉强升入高中后,校园仍是他情绪的“敏感地带”。开学前,父母带他来做复学评估——这样的家庭并非个例。
近期,前来做复学评估的青少年明显增多,多为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他们大多曾受情绪困扰,被迫按下学业暂停键。医生需从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自理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其复学条件。
但复学从不是一帆风顺。孩子们需重新适应校园节奏,面对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曾经遭受排挤的孩子,更容易对新环境产生恐惧。医生特别提醒: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睡眠至关重要,连日失眠往往是情绪反复的信号。
家长的支持方式同样关键。过度关心,如小心翼翼的表情、事无巨细的包办,甚至“精确到38℃的牛奶”,反而容易变成孩子的隐形压力。真正的支持,是家长先保持情绪稳定,给孩子“即使做得不好也没关系”的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复学之路未必是直线。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尝试和暂停,这不是失败,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我们应当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远比“按时复学”或“拿到高分”更重要。
在这场特殊的“开学重启”中,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信任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