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状况,很多人长时间站立、吃太多盐分、天气太热或者生病的时候会出现手脚或者脸上浮肿的情况。不过有一种特殊的水肿叫做淋巴水肿,它发生的原理、表现出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跟普通的水肿完全不一样,淋巴水肿不仅会影响人的外表,还可能会造成行动不便、反复发炎甚至终身残疾。弄清楚淋巴水肿和普通水肿的区别,就能早点发现并正确处理,防止病情变严重。
什么是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淋巴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组织肿胀,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淋巴系统可以把组织间隙里的多余液体、蛋白质、代谢废物和免疫细胞输送到血液循环里去。如果淋巴管道天生就发育得不好或者受到损伤或者堵住了,那么组织间隙里的液体就不能顺利地被运走,于是蛋白质丰富的淋巴液就会留下来,把皮肤下面撑起来,这就造成了淋巴水肿。
根据病因,淋巴水肿可分为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原发性淋巴水肿一般与遗传或先天发育有关,可发生于出生、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继发性淋巴水肿更常见,可发生于肿瘤治疗后(如乳腺癌、宫颈癌术后淋巴结切除术)、放疗后,严重外伤,感染(如丝虫病)。淋巴水肿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四肢。
淋巴水肿与普通水肿的区别
淋巴水肿与普通水肿虽然从外观看都是局部或全身肿胀,但是它们的病因、机制、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方法都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淋巴水肿的主要问题在于淋巴液回流受阻,液体中的蛋白质含量偏高,容易促使组织产生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反应。随着时间推移,肿胀处的皮肤会慢慢变厚变硬,出现橘皮样的改变以及褶皱加深的现象,活动受到限制。而普通水肿更多的原因是由毛细血管滤过和回流失衡所引起的,如心衰导致静脉压上升、肾病造成大量蛋白质流失、肝硬化引发白蛋白合成下降等情况。这些情况下积聚起来的液体大多为水和少量的电解质,并不会像淋巴水肿那样导致明显的纤维化。临床中淋巴水肿一般为单侧,早期淋巴水肿休息和抬高患肢可以缓解。而普通水肿多为双侧,对称性,受体位改变影响较大,下肢水肿久站或者傍晚加重,平卧后减轻。
防治与生活管理
防治上两者处理原则也不同,淋巴水肿目前没有根治办法,不过早期干预能控制病情,延缓病程发展,疑似患者要尽早开展淋巴引流手法(MLD)、加压治疗(弹力绷带、弹力袖套等),促使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功能锻炼也要适度,像游泳、步行、轻阻力运动,肌肉泵作用可以辅助引流,皮肤护理也很重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蚊虫叮咬、抓挠、热敷,以免诱发感染。平时生活要避免提重物,穿紧勒衣服或者饰品,以免压迫或者伤害患肢。对于普通的水肿,要针对原因,比如限制钠盐的摄入,改善心肝肾的功能,合理使用利尿药,要注意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饮食方面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优质蛋白,控制体重,少吃高盐饮食,这样都可以减轻症状。不管是哪一种水肿,都不能自己长期用利尿药,因为对淋巴水肿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造成体液、电解质的失衡,反而会加重病情。正确地分辨出类型,及时就医,这是正确治疗的前提。
淋巴水肿跟普通水肿虽然都是肿,但是它的病因、机制、症状、管理策略完全不同,更像是慢性淋巴系统疾病,而不是简单的积液。早期识别、科学干预,可以显著延缓病程、改善生活品质。有手术史、放疗史、感染史的人,如果出现持续单侧肢体肿胀,更要提高警惕。科学认识、合理预防、规范治疗,才能实现与淋巴水肿的“和平共处”。
[作者:彭云珍 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主管护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2023年度院内科研项目(编号2023YN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