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世界卫生组织显示,全球约有四分之一人口存在贫血,其中超过一半由缺铁引起。缺铁性贫血最常侵扰女性和儿童,导致患者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对儿童而言,还会危害智力和运动发展;对于孕妇,则可能增加孕产妇并发症风险。
所以,认识缺铁性贫血的基本常识,找到高危人群,学会如何预防和治疗,守护家人的健康非常关键。
缺铁性贫血:原因与表现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结合和运输氧气的含铁蛋白质,铁缺乏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进而使血液运氧能力下降,身体各个组织缺氧,人就会感到疲倦、心慌、头晕。
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口唇无血色;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快、运动后呼吸急促;指甲脆弱、出现匙状甲(如“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形似勺子”);儿童或出现学业成绩下滑、智力与运动发育迟缓。
由于这些表现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劳累、学习压力大或者营养不良,所以缺铁性贫血常常被忽视,等到症状严重的时候才被发现。
缺铁性贫血偏爱的高危人群
1.女性
月经过多或者经期不规律的人:每个月经血量变大,体内的铁储备就一直被消耗,如果吃进去的食物补不上来,就很容易缺铁。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怀孕后母体对铁的需求量增大,既要满足胎儿生长,又要维持母体血容量。如果铁摄入不足,孕妇容易出现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哺乳期女性如果饮食不均衡,也会出现缺铁。
2.儿童与青少年
婴幼儿:出生时有一定铁储备,但快速生长消耗储备,6月后耗尽,辅食添加不当易缺铁。
学龄期及青春期:此阶段学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且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此时挑食或饮食不均衡,就容易缺铁,从而引发贫血。
3.其他特殊人群
除女性和儿童外,以下人群也需警惕。
素食者: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较低,缺乏肉类等优质铁源易致缺铁。
慢性失血患者:如溃疡、痔疮与胃肠道出血:长期小量失血是一个常被忽视的缺铁原因。频繁献血者与术后康复人群:铁消耗过量且补充不足易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现与诊断方法
1.体征面色苍白、口角炎、舌头光滑发红、头发干枯、指甲变薄或凹陷等是缺铁性贫血的表现,儿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者成绩下降。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缩小、色泽变淡。
血清铁蛋白:是评估体内铁储备的敏感指标,其下降表明铁缺乏。
转铁蛋白饱和度:体现血液中铁的供给能力。
3.医生提示
如果出现长期疲倦、反复头晕、女性月经过多、儿童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血液检查,以明确是否缺铁。
常见问题答疑
Q1: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区别是什么?
A:缺铁性贫血多因营养或失血引起,补铁有效,地中海贫血是遗传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补铁无效,要基因检测确诊。
Q2:补铁是不是越多越好?
A:不是。过量补铁会引发便秘、恶心,甚至铁中毒。应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加量。
Q3:孩子挑食就一定会缺铁吗?
A:不一定,但长期挑食会增加风险。应培养孩子均衡饮食,避免挑食。
缺铁性贫血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女性和儿童是高发人群,若出现脸色苍白、易疲劳、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应警惕缺铁可能。建议定期体检,合理膳食,科学补铁,我们一起守护身体的能量,守护自己的未来!
(作者:刘卫军 福建省福鼎市医院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