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酸痛,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还经常做噩梦。可在医院抽血、拍片,检查结果却始终显示“没问题”。前不久,家住泉州、今年60多岁的董老伯,就遭遇了这样蹊跷的情况。
起初,董老伯以为是劳累所致,没太在意,结果症状越来越重。最后他前往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才发现元凶并非简单的疲劳或老年病,而是两种需高度重视的感染性疾病——神经梅毒和HIV。
该病例近期已被国际期刊《Case Reports in Infectious Diseases》报道,引发医疗界关注。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余雪平博士提醒,神经梅毒症状隐秘多变,极易误诊,高危人群应及时筛查。
泉州六旬老伯查出罕见慢性疾病——神经梅毒
患者董老伯因 “全身肌肉酸痛难忍、夜间无法入睡,还频繁做异常生动的梦”,专程前往医院求助。
“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十多天了,休息也没法缓解。”董老伯说,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初步检查中,一项常规筛查显示他的HIV抗体呈阳性,他随即被转至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深入诊治。
接诊的余雪平了解到,董老伯有多年糖尿病史,但血糖控制情况良好。起初,余雪平博士考虑过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副作用,甚至单纯的心理因素,可针对这些方向的对症治疗,均未起到明显效果。
进一步检查后,余雪平发现董老伯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提示存在梅毒感染。更关键的是,医生为他进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CSF)检查后,真正的“幕后黑手”终于浮出水面:梅毒螺旋体已侵犯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董老伯的CD4免疫细胞计数偏低,也确认了HIV感染的情况。
据了解,神经梅毒是梅毒发展的一个阶段,属于罕见慢性疾病,当梅毒螺旋体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和脊髓时便会发生。它可能在感染梅毒后的任何时间出现,甚至可能在早期无明显症状的多年后才发作。
诊断明确后,余雪平立即为董老伯采用大剂量青霉素进行驱梅治疗。持续治疗约三周后,他的脑脊液指标趋于正常,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神经梅毒属罕见慢性病 易被误诊
神经梅毒有“伟大的模仿者”之称,其症状千变万化,缺乏特异性。它可能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头痛、头晕、中风、听力视力下降、肢体麻木疼痛,也可能像董老伯这样,出现睡眠障碍和全身肌肉酸痛。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疲劳、焦虑、颈椎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HIV感染与神经梅毒之间有何关联?余雪平解释,HIV感染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可能加速梅毒的发展进程,增加神经梅毒的发病风险,还会让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更不典型、诊断更复杂、病情更严重。董老伯正是在筛查HIV时,才发现了神经梅毒的线索。
针对神经梅毒的预防,余雪平给出四点建议: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梅毒、HIV等性传播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高危人群主动筛查: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即便没有任何症状,也可能处于潜伏感染期。
及时就医、详细告知病史: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肌痛、麻木、精神变化、睡眠障碍等),且自身存在相关风险因素,务必如实告知医生,这将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方向。
规范治疗:一旦确诊梅毒,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足量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病情进展为神经梅毒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