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会呼吸的治愈空间” 解码福建最美丽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金山院区让医疗空间生长出治愈温度

张帅

10月的福州仍裹着盛夏余温,记者踏入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金山院区时,迎接视野的却非想象中的冷白走廊,而是一片跃动的绿:香樟撑起浓荫,三角梅花浪翻涌,杜鹃与樱花错落绿篱间,风过处浮动着草木清润。这座占地171亩、福建省医疗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综合类智慧医院,正以“会呼吸的治愈空间”,重新定义现代医院的模样。

从医技楼设备层到住院楼感控要求,从科研楼信息交互到医学中心跨学科协作,光是管线排布便推翻数版方案,只为破解一个命题——如何让冰冷的医疗空间生长出治愈的温度。

正是这份坚持,让“福建最美丽医院”的称号有了灵魂。

藏在园林里的疗愈密码

穿过院区正大门,记者跟随术后康复的老陈走向榕之广场。这片4000平方米的核心空间,是医院的“第一印象区”,更暗藏中医“肝胆为木”的疗愈密码。

它的设计核心以榕树为原型构建空间隐喻:通往门诊的主通道是虬结的“树干”,延伸的建筑群如舒展的“枝叶”,两侧下沉式花园恰似盘结的“气根”,整体传递着“生命扎根生长”的哲思。

“刚做完手术那会儿,最盼护士推我去小花园做复健。”老陈口中的“小花园”,是被患者视作“第二病房”的康复花园。这里专为慢性病患者定制:碎石步道适配术后行走,扶手花池兼具安全护栏功能,更将文保古井“洪光瓦呈复兴庵井”巧妙嵌入——清冽的井水与斑驳树影交织,每一步复健都浸润着历史与自然的治愈能量。

全院以“生命绿轴”串联起“一场一环三大园八庭八苑”:吴孟超纪念园里,患者缅怀吴孟超院士仁心的同时,抬眼便是立体绿网覆盖的植被,夏季能将地表温度降低3℃~5℃;预计年底投用的康愈花园聚焦术后训练,健身器械与假山喷泉相映成趣,让康复变成主动参与;散落的“八庭(福、乐、盈、瑞、梅、兰、松、石)八苑(启示、庭荫、凝翠、青禾、圆梦、悦动、小憩、杏林)”更似情绪容器,让患者在侍弄草木中重燃希望。

总务科干事李庆胜说,每个庭院都经过康复医学科论证,春季有樱花、红叶石楠,花期短但视觉冲击强,帮抑郁患者重建希望;秋季有银杏、秋枫,以暖色调对冲季节性情绪低落;所有灌木限高1.2米,保证景观层次,避免遮挡医护观察视线。

值得一提的是,借西洪院区建设需要移栽树木之机,金山院区还从西洪院区移植了4棵50年树龄的龙眼树、3棵同龄香樟,这些“老伙计”不仅是活的绿化,更承载着两院区血脉相连的传承深意。

美丽背后的“科技+匠心”养护

“以前觉得医院绿化好看难养,现在看这些花草长得精神,心里也敞亮。”病房里复诊的杨女士望着窗外的绿意感慨。

背后,是为医院服务的福州市数字福州城市服务有限公司物业团队“实力+温度”的隐形守护。

每天清晨,院区绿化带中200余个喷头定时喷灌,这套雨水收集喷灌系统会在雨天自动蓄水,灌溉时优先使用雨水,遇降雨则智能关阀。数据显示,绿植存活率因此提升15%,年节水超30%。

团队还为8大庭院、23处景观定制“一景一策”:樱花大道启用雾喷护花,康复花园按需精准施肥,药用草本区定时监测湿度等。

再精密的系统也需要人工温度,近日“秋老虎”发威,正午时分,地表逼近40℃,住院楼后“瑞之庭”里,养护员老周正弯腰用长嘴壶给墙根蕨类补水:“智能喷头够不着石缝里的苔藓,得慢慢润。”

数据印证着这份坚守的价值:金山院区开诊两年多,患者“环境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升;医护离职率下降,“工作环境愉悦”成留任首因;康复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自然疗愈,正转化为可量化的医疗价值。(张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