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坤
24岁的小王(化名)是泉州安溪县人。5年前,在一场台风中,她不慎从5楼坠落,造成主动脉创伤性夹层,同时伴主动脉瓣瓣叶损毁。
考虑到高昂的手术费用,小王决定先行保守治疗。在此后每年的复查时,发现夹层动脉瘤在逐渐增大,最近一次动脉CT造影中提示,主动脉直径已达6.2cm,随时可能发生破裂危险。
1年前,小王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李虔桢建议小王还是尽早手术。小王却一拖再拖。
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大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随时可能发生夹层动脉瘤破裂,导致患者迅速死亡,且没有抢救手段。尽早手术几乎是唯一的手段。
“小王是个对家庭很有责任感的姑娘。她是想等弟弟工作后,家里经济负担没那么重后,再接受手术。”李虔桢医生说。
近日,小王的弟弟顺利找到工作,小王也了了一桩心事。
新的问题是:由于生物瓣已经受损严重,传统的治疗需要更换瓣膜。但是更换机械瓣需要终身抗凝,而抗凝药物有一定致胎儿畸形概率,这对于年轻还未嫁人的小王来讲很难接受;而且更换生物瓣费用更高。
心外科的陈良万教授和李虔桢反复讨论,制订了详细的手术策略,即用心包补片重建破裂的主动脉瓣膜。该技术不仅避免了未来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为以后再次手术降低困难及风险,也节约下换生物瓣所需要的较高的医疗费用。
手术进行了4个多小时,陈良万教授团队一口气为小王解决了夹层动脉瘤替换和主动脉瓣修复两个问题。一周后,小王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