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坤
如果你总感觉困意沉沉,无论何时何地都想睡一觉,或者总是没来由地“秒睡”,那不是你的“睡商”高,可能是你得了一种病:发作性睡病。
目前,我国约有70万名发作性睡病患者。
发作性睡病
13岁的小张刚升上初中,课业压力逐渐增加。他也逐渐感觉精力不够用。尤其是白天上课时,总觉得困,每节课总要趴着睡上几分钟,反反复复五六次。小张的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老师觉得他学习态度差,同学给他起名“特困生”。
小张的妈妈想:孩子有没有可能是生病了?
母子俩找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本报健康大使、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天文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经过一个测试,问题就被找到了。
结果显示,虽然PSG显示该同学整夜睡眠结果大致正常,但是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提示他的睡眠潜伏期只有1~2分钟(“发作性睡病”病人的睡眠潜伏期通常少于8分钟),而且出现大于2次的SOREM睡眠(以快速眼动睡眠为起始的睡眠)。
“一般的孩子如果困,通常休息一下就可以了,且不影响注意力。像小张这样患有发作性睡病的孩子,因为睡眠质量差,专注度也往往受影响,所以学习成绩一般都不理想。”黄天文说。
在服用了一段时间的中枢兴奋剂等药物之后,小张夜间睡眠质量提高了,白天也减少了打瞌睡的次数。
秒睡、睡时幻觉、“鬼压床”…… 这些都是发作性睡病的表现
“我还遇到过另一个病人,白天无论人在哪里,都会突然感觉很困,赶紧找地方睡一下,通常要睡2次。一到陌生的环境,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别人都觉得他太离谱,只有病人知道自己有多痛苦。”黄天文说,全中国有超过70万名患者,但目前确诊人数不超过5000人。社会对发作性睡病的认知不足,“矫情”、“小题大做”是贴在这类病人身上的标签,再加上确诊难,治疗周期长,如果症状得不到改善,这类病人往往就自暴自弃了,不少人会陷入抑郁情绪。
黄天文介绍,如果不是因为过度劳累、高度紧张,排除睡眠暂停综合征,并且无其他器质性病变,仍有无法控制的睡意、猝倒的发生,或者入睡期/醒转时的幻觉,睡瘫(俗称“鬼压床”)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就要注意是不是发作性睡病了,需要到医院来进一步检查。
确诊需依靠临床症状和多导睡眠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因为这种病的发病机制不明,医生只能以改善症状为主。一般通过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如被确诊,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白天可安排小睡;避免情绪波动;同时避免去危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