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规律运动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我国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儿童肥胖可能引发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还将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出现抑郁、自卑等。减肥,最好的方式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有调查研究显示,坚持运动的孩子比不运动孩子能多长2~3cm。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中心沈逸华副主任医师表示,凡事过犹不及,有些家长一味地追求多运动,会造成孩子受伤。
近日,因妈妈希望孩子抓住长高的最后时期,浙江13岁女孩每天被逼着跳绳3000个,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福州9岁女孩,今年暑期上了游泳、羽毛球、乒乓球、跳绳四项运动班,孩子体质不仅没变好,反而发烧,腹痛,8月份时辗转于各大医院就诊。
陈海春教授表示,运动一定要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搞清楚你运动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挑选运动,逐步增负荷。
6~8岁的孩子,身体柔韧性最好塑造,应重点进行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的锻炼,比如玩游戏、前滚翻、转身跑等;8~9岁的孩子,生长发育突增期,此时重点进行速度的锻炼,如50米快跑。
在12岁前,不要让孩子从事耐力项目的竞赛,因为此时孩子心肺功能还没发育完善,盲目进行会损伤孩子的健康。在16岁前后,尤其是突增期,在生理范围内从事适宜的纵向的力量练,有助于孩子的骨骼增长。16~18岁,此时骨骼发育渐成熟,可着重进行力量方面的锻炼,加强肌肉爆发力。19岁后,孩子的心肺功能发育渐完善,可让孩子适当参加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增加肺活量。
要针对孩子最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报班,通过“补短板”,促进孩子整体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