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漳浦县绥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科中医骨伤副主任蔡雨泽刚参加工作不久,基层卫生院开展专科业务条件非常有限,没有专科上级医生,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他接诊了一位从高处跌落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工人。
经诊断,患者骨折移位程度相当于GardenⅢ型,由于卫生院设施设备有限,为了尽快让患者得到治疗,蔡雨泽没有犹豫,自掏腰包,恳请铁匠师傅以最快的速度制作了可移动式担架,这花费了他近三分之二的工资。同时他又用三块木板自制了临时的布朗式架,有了医疗器械的帮助,患者在接诊24小时内就达到了解剖学复位。
这仅仅是治疗的一小步,蔡雨泽参考了众多骨科书籍,并向上级医院的医师请教,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转院进行手术治疗。
无奈患者经济困难,无法承担相关费用,只得继续留院。
蔡雨泽扛起压力,耐心督促他进行各个部位的功能锻炼。或是被蔡医生的负责打动,患者积极配合中药治疗,不久后顺利出院。“4年前,在路上偶遇他,发现他恢复的情况还挺不错的。”蔡雨泽说。
这个病例打开了蔡雨泽对中医骨伤保守治疗的大门。20多年来,蔡雨泽用这种“简、便、廉”的中医骨伤治疗方式,帮助了不少经济比较困难的患者。
这些只是部分医生的投稿,还有临产医生余凤莲与“福州史铁生”的故事、被5元钱感动的王梅华医生……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见真实的一线医生生活。酸甜苦辣,这份职业带来的个中滋味,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