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中风前 抓住“求救信号”

本报记者 刘伟芳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

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预防和筛查是远离中风最好的办法。

秋冬季 卒中患者翻番

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日,福建骤然冷了下来。随着气温的降低,不少疾病就找上门来。

福州59岁的林先生最近就遭遇了一场中风意外。

几天前,林先生早起时发现自己言语有些含糊,还有些轻微头晕,但因为没有出现偏瘫症状,林先生就没太放在心上,只是在家休息。可2天过去,症状还没有缓解,林先生这才慌了起来,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脑病科就诊。

林先生被诊断为脑梗死,由于没有及时就诊,因此错过了溶栓的治疗机会,是否能恢复如初,尚无法确定。

“秋冬季是卒中的高发季节,天气越冷,发病率越高。以我们医院为例,往年秋冬季的患者会比其他季节多1倍左右。”接诊的林维志副主任医师表示。

读懂卒中发生前的“求救信号”

脑卒中的重要特点是突发性,但其实卒中发生前,很多是有“求救信号”的,这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有统计显示约1/3甚至更多的脑卒中发病前会有小中风,这是因为输送到脑部的血液和氧气暂时中断所致。

小中风的症状表现通常发生时间很短(如2~3分钟),如突然出现面部胳膊腿脚麻木,手脚活动不方便、发重、发沉、不灵活,拿的东西掉在地上,舌根发硬、口齿不清、说不出话,头晕,行走不稳、平衡障碍,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黑朦等的症状。但是这些症状都是一过性,大多在发作后1小时之内自行缓解。

然而它却是有力的预兆,如不积极预防,真正的脑卒中将会在短期内发生。但是90%的患者是可以避免的,中国有2000多万的小中风患者,患者小中风发作,如未经适当的治疗而任其发展,则有1/3的患者会发展为缺血性卒中,因此它是中风高发的重要推手。由于小卒中没有典型的卒中症状,多为一过性,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视,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