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刚过不久,福建永泰县白云乡北山村,56岁的村医何育武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路上,他要为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送降压药。
自1987年接替老村医至今,他既是村民口中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出现的无固定编制的半农半医的农村医护人员)”,也是留守老人的“健康管家”。
据《2023中国基层医疗发展报告》显示,全国超60%的乡村医生年龄在50岁以上,像何育武这样坚守山区30年以上的村医占比达37%。这些乡村医生的坚守,织就了我国基层医疗的“毛细血管网”。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我省各地也出台各类“托底政策”,让乡村医生的工作保障和职业发展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去年“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启动,多维度完善乡村医疗体系。他们正从“赤脚医生”向现代村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