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B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村医身份蝶变 从“个体户”到“单位人”

“以前村民生活困难,看病常用红薯抵药费,村医身份尴尬,养老全靠自己攒钱。”做了30多年“赤脚医生”的何育武坦言,早年村医收入微薄,只能边行医边种地维持生计,身份更像“个体户”而非医疗体系的一员。

直到去年2月,永泰县启动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机制,他按下红手印,成为白云乡卫生院的一名职工,终结了“个体户”生涯,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目前,永泰县“乡聘村用”村医共15名,覆盖9个乡镇。永泰县卫健局局长侯德键介绍,被聘用后,村医收入由基本工资、药物补助、公共卫生补助、“五险一金”等构成,平均年收入约10万元,最高可达15万元,较改革前翻倍;解决了长期困扰乡村医生的待遇、养老、身份问题的同时,也缓解了山区村医队伍不稳的难题。

在福鼎嵛山岛东角村卫生室里,70岁的老村医林礼宝推开门,手摸着墙上的中药小斗柜说:“从前,这满柜子的药材得靠双脚去‘请’。”这位行医超半个世纪的“海岛村医”记得,早年间嵛山岛只有一条被海浪冲得坑洼的羊肠小道,他天不亮就得出发,步行二十多里到码头,坐船进城采购药材;如今,岛上通了邮寄服务,打个电话、填张单子,药材配送三天就能直达岛上。

变化不止于此。在福鼎,基础津贴+40%基本公卫任务+每年3000元运行补助,加上逐步落地的“五险一金”;政策给村医打通职业瓶颈——福鼎市政府2023年6月出台的医改方案明确,符合条件的村医可优先考聘乡镇卫生院;市级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也能到村卫生所多点执业,充实乡村医卫力量。

乡村医生的“职业含金量”显著提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